邮箱登陆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文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出版 > 中心期刊 > 正文

《和平与发展》2017年第5期内容提要

2017-10-30
特朗普政府的朝核政策调整及前景

(全文.pdf)

【内容提要】随着近年朝核问题的发酵及朝鲜半岛局势不断升温,奥巴马政府时期实施的对朝核问题的“战略忍耐”政策走向终结。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朝核政策做出较大调整,在操作层面更具灵活性和时效性。特朗普政府把抑制朝鲜的核与导弹能力的发展列为最迫切和最主要的外交议程,对朝鲜实施“强制接触”政策。通过强化“实力”加大对朝鲜的接触,以极限施压和次级制裁行动的升级,迫使朝鲜主动与美国接触,尽量避免军事冲突的发生。为实现迫使朝鲜重回外交谈判渠道的目的,美国新的朝核政策加大了与中国协调合作的力度。从当前形势看,朝核问题的解决需要新的思路和办法,建立朝鲜半岛和平机制与实现半岛无核化可并行不悖。

【关键词】特朗普政府朝核政策战略忍耐政策强制接触政策

【作者简介】王敏,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导,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在站博士后。朱锋,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中国南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安倍政府对朝鲜核导问题的对策

【内容提要】在朝鲜半岛局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为应对朝鲜核导问题,日本安倍晋三政府提出了加强防卫力量建设、联合国际社会、发挥中国更大作用、对朝施压、绑架人质事件优先等一系列政策主张,并采取了构建应对机制、制定纲领文件、提升军备水平、加强同盟威慑、拓展国际合作、对朝强硬制裁、渲染紧张局势等诸多具体举措。这体现出安倍政府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深层战略意图,旨在推动日本的“军事正常化”,凝聚日本的同盟建设力量,提高日本的国际事务话语权,增加日本的对华博弈筹码,从而对半岛局势造成了复杂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朝鲜核导问题安倍政府半岛安全日朝关系

【作者简介】徐万胜,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姜明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事大”还是“平衡”:韩国的对外战略传统及其当下效应

【内容提要】地缘政治与历史演进共同塑造了韩国安全战略传统。其“事大”战略承认半岛政权与周边强国在权势力量对比上的悬殊差距,主张对地区最强国家采取臣服与合作的态度,获取强国对其维持自治自主态势的容忍;“平衡”战略则通过利用、引发、甚至主动激化其周边诸强间潜在或现实的矛盾,使诸强达成权势的平衡和相互的制约,以小谋大,以求自保乃至强大。冷战期间,韩国的国家安全政策是其“事大”战略的延伸。冷战结束后,韩国国家安全政策有向“平衡”战略转移的迹象。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当前韩国对外战略考虑中,“事大”战略再度占据上风。

【关键词】韩国安全战略传统朝核问题东亚地区安全韩国对外战略半岛问题

【作者简介】葛汉文,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林佳萱,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

 

从“马拉巴尔”军演看大国印太战略互动新态势

【内容提要】2017年7月,印美日三国在孟加拉湾举行了第21次“马拉巴尔”联合海军演习。“马拉巴尔”联合军演从小到大、从双边到多边,折射出印太地缘战略格局演变和大国战略竞争互动的新态势。印美日三国拉帮结伙搞“小圈子”,加剧大国地缘战略竞争,不仅将对未来10-20年印太地缘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也给中国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带来复杂因素。中国应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推动印太海上安全合作,塑造地区海上安全新秩序,努力走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之路。

【关键词】“马拉巴尔”军演印美日关系印太地区大国战略互动

【作者简介】荣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洞朗对峙与中印关系的走向

【内容提要】2017年6—8月间,中印关系出现了近年罕见的危机。印度在中印边界锡金段非法进入中国领土,无理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在洞朗地区修筑道路,引发双方严重对峙。此次事件是在印方严重误判中方意图的背景下发生的,导致双边关系的严重倒退。目前,中印之间边界争端仍未彻底解决,达赖集团的流亡政府还在印度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南亚乃至亚洲地缘政治的某些负面因素不仅没有消解甚至还有加剧的趋势,国际关系格局变动引发的潜在矛盾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如何修复严重受损的双边关系,使得民众的情绪趋于冷静;如何管控边界摩擦,消除冲突隐患,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战略碰撞。这对两国的战略定力与战略智慧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关键词】中印关系洞朗对峙战略智慧边界管控

【作者简介】马加力,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一带一路”引领全球化再平衡进程

【内容提要】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不能再无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带来的严重的全球性失衡问题。但是,在之后各国应对金融危机以及债务危机的过程中,似乎并没有找到应对全球性失衡的良策,反而将矛头对准了全球化,并伴之以不断升级的全球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密集出台的各项对外政策更是使全球化面临倒退之虞。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提出的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倡议经过4年实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和参与。可以说,“一带一路”正在为全球化再平衡提供一种“共治格局”下的新型全球化模式,它将对世界经济运行再平衡、国际利益格局再平衡以及全球治理格局再平衡发挥无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全球性失衡全球化再平衡   “一带一路”   互联互通

【作者简介】竺彩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贸所副所长、教授,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如何构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RCEP):中国视角[1]

【内容提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东亚区域最为重要的区域一体化倡议,对于梳理现有东亚经济合作的繁杂规制、消除“意大利面条碗”效应、理顺区域生产网络、提高自由化水准等具有显著意义。从中国的视角来看,RCEP是中国深度参与区域一体化规则构建和参与主导未来经济合作方向的机会,应当高度重视并继续支持推进谈判。但是,RCEP也面临自由化水平争议大、谈判阵营分化等难题。针对当前RCEP进程多、成果少的困境,中国应当积极推进和选择性拔高RCEP开放承诺,引领谈判进程,升级现有的FTA水平,将RCEP谈判与“一带一路”倡议联动推进,并推动国内规制改革,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关键词】RCEP逆全球化自由贸易区   “10+1”FTA

【作者简介】全毅,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铭辉,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仇莉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日本参与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前景展望[1]

【内容提要】自东亚地区出现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以来,地区国家对于成立东亚共同体的追求就始终存在。日本一度十分热衷于东亚共同体的建设,小泉、鸠山两届内阁先后提出了不同理念倡导下的“东亚共同体”构想,中国也针对地区合作日益紧密的情况提出了“命运共同体”构想。近年来,日本出现了背离东亚社会,与地区和平稳定唱反调的倾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与“一带一路”带来的转变有利于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稳步推进。区域合作与地区和平稳定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是中国长期以来的一贯追求。中国应采取全方位的策略使东亚命运共同体建设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稳步推进。

【关键词】“东亚共同体”   “一带一路”   中日关系命运共同体

【作者简介】郭力萌,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朱启超,国防科技大学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马甸冠城园冠海大厦9层-10层 邮政编码:100088 传真:82007131 总机:82005566

办 公 室:82002138 总机转8008 人 事 部:82005669 总机转8002 美 大 部:82003022 总机转8030

亚 洲 部:82002380 总机转8021 欧 洲 部:82003512 总机转8039 第二亚洲部:82005953 总机转8038

理事工作部:82002375 总机转8023 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 82002580 总机转8060

《和平与发展》编辑部:82005566 总机转8066 网址:http://www.caifc.org.cn 电子邮箱:caifc@caifc.org.cn

艺委会(友联画院)通信地址: 北京朝阳区德外大街华严北里甲1号健翔山庄D5楼 电话:62366878

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050388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