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陆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文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出版 > 中心期刊 > 正文

《和平与发展》2016年第2期内容提要

2016-04-30

试论奥巴马的外交遗产

(全文.pdf)

[内容提要]奥巴马的两届任期即将结束,盘点其外交遗产可谓正当其时。在他任内,美国在实行全球战略收缩的同时,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调整反恐战略,力求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泥沼中抽身;实现了美古复交,为两国关系开启了新的阶段。同时,奥巴马的中东政策屡屡受挫,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逐渐走低;朝核问题僵局依旧。

[关键词]奥巴马外交遗产  “亚太再平衡”  “伸手”政策   

[作者简介]陶文钊,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传统安全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威胁

[内容提要]2015年大国博弈加剧,传统安全形势益趋严峻。大国和地区大国的地缘政治博弈主要集中在欧亚两大陆及其接合部中东地区,正在日益严重地威胁甚至破坏地区和全球的和平与稳定;大规模军事部署和军事演习是冷战结束20多年来最频繁、规模最大的一年。核军备竞赛重启,呈加剧趋势;军费持续增加,出现新的常规武器军备竞赛;军备竞赛向网络武器、太空武器、超高音速飞行器、定向能武器以及无人机和机器人武器化等方向发展。国际恐怖空前猖獗,呈五大新特点。恐怖主义向全球扩散;恐怖分子本土化已成为西方国家的“新常态”;使用无人机和生化武器等现代化武器;“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与本地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极右势力相勾结,合谋实施暴力恐怖活动;利用网络传播极端主义思想、组织指挥恐怖活动和招兵买马。传统安全威胁与恐怖主义相互交织在一起。

[关键词] 2015年安全形势  传统安全  国际恐怖主义

[作者简介] 钱文荣,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试析核安全峰会进程对完善全球打击核恐怖主义机制的作用

[内容提要] 始于2010年的核安全峰会进程是全球打击核恐怖主义机制发展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它通过定期召开峰会、落实成果文件等有力措施,高度凝聚打击核恐怖主义的国际共识,并从政治动员、功能强化和资源整合三个方面全面完善了全球打击核恐怖主义机制,成为全球打击核恐怖主义事业的“集成器”和“加速器”,在该领域中发挥着独特而关键的作用。但是,目前核安全峰会进程还存在着普遍性尚显不足、有偏离主题的干扰、受地缘政治矛盾影响严重、以及实际举措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差距等局限。因此,在“后核安全峰会时代”,全球打击核恐怖主义应着力增进机制的普遍性和有效性,继续坚持各主权国家的主体地位,完善各国利益的协调机制,并处理好与和平利用核能的关系。

[关键词]核安全峰会进程  全球打击核恐怖主义机制  核安全

[作者简介] 王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徐正源,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对中亚的渗透及影响

[内容提要] 中东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IS)窜起后,迅速成为国际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新中心。2015年,该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连续制造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显示其威胁已由中东地区向全球蔓延。毗邻中东、一直饱受极端主义困扰的中亚地区也成为“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渗透与影响的重灾区。原来接受“基地”组织领导和支持的中亚本土及寄身于中亚的极端势力也纷纷投靠“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或与之形成合流,传播和宣扬极端伊斯兰主义,招募人员前往中东参加“圣战”, 制造或威胁制造恐怖袭击。基于中亚地区自身安全的脆弱特性,“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已经对中亚的安全构成多重威胁。

[关键词] 中亚地区   “伊斯兰国”极端组织   安全威胁

[作者简介]  于双,新疆大学中亚地缘政治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于文韬,国际关系学博士。

 

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南海权益的捍卫措施

[内容提要] 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越南、菲律宾围绕南海争端国家关系出现了巨大变化。以西沙海战为标志,中国政府挫败了南越的挑衅,收复领土,重新规划了南疆的建设。待越南统一后,中越多次商谈两群岛争端,但因双方立场差异甚大,无法达成共识,但却为后来的谈判积累了经验。中菲的南沙争议因两国关系发展良好,虽有分歧但双方不断调整立场,才使南海事态发展平稳。在与两国谈判或商谈中,中方为促使问题向好的方面发展,均做出了积极努力。

[关键词] 西沙群岛  南沙群岛  外交  主权  

[作者简介] 郭渊,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

 

论丝绸之路经济带“利益链”构想及其核心要素

[内容提要]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在于发掘“共商、共建、共享”的实践方式。该地区“东西方文明结合部”的空间特性、各国对于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原则的理解、主要行为体在战略“大棋局”中的协作与竞争,是其中面临的主要变量。丝绸之路经济带“利益链”包含通过政治设计加强战略对接的顶层利益、深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互联互通谋求的直接利益、以参照市场运作的国际产能合作实现的协同利益,以及将第三方市场的联合开发作为创新途径的延伸利益四个方面。利益链的构建有助于拓展多边经济和贸易内涵,加强沿线各国的集体认同和共同预期,既可有效地避免各国出现对中国争夺地区主导权、经济上“以大欺小”、以优势市场地位换取政治资本等误判和不利声音,也可实现不同程度的能力“互补”、利益“互嵌”和责任“公摊”,或可成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利益共同体”的备选路径。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利益链  对接  核心要素

[作者简介]赵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博士。

 

两岸ECFA协议实施成效检讨及其后续发展探讨

[内容提要]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5年以来,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早期收获计划、投资保护与促进、经济合作的执行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尽管取得的成效不尽人意,但为两岸经贸关系和两岸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然而,台湾岛内政治生态复杂,ECFA后续协商及其收益,受到在野党杯葛无法取得进展。处于十字路口的两岸经贸关系和制度化协商何去何从?需要认真检讨其成败得失,推进两岸经济合作稳妥展开。

[关键词] 两岸经济合作  框架协议  执行成效  检讨

[作者简介]全毅,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特聘教授、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杂志主编、研究员。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美俄北极关系研究

[内容提要]在地缘政治视角下,北极地区一直是美俄这两个大国进行战略博弈的舞台。纵观20世纪,美俄北极关系经历了从冷战时期的剑拔弩张到冷战结束后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转变。21世纪以来,北极地区的快速变化使其战略价值不断提升,美俄两国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都在北极展开了积极的战略部署。发生乌克兰危机之后,陷入“新冷战”格局的美、俄更加重视对北极地区的争夺,两国的北极关系日趋紧张。美俄北极关系不仅是其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影响北极乃至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应进予以密切关注。

[关键词] 地缘政治  美俄北极关系  战略博弈  乌克兰危机

[作者简介]张佳佳,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国际关系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王晨光,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国际关系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马甸冠城园冠海大厦9层-10层 邮政编码:100088 传真:82007131 总机:82005566

办 公 室:82002138 总机转8008 人 事 部:82005669 总机转8002 美 大 部:82003022 总机转8030

亚 洲 部:82002380 总机转8021 欧 洲 部:82003512 总机转8039 第二亚洲部:82005953 总机转8038

理事工作部:82002375 总机转8023 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 82002580 总机转8060

《和平与发展》编辑部:82005566 总机转8066 网址:http://www.caifc.org.cn 电子邮箱:caifc@caifc.org.cn

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050388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