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陆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中文 Englis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出版 > 中心期刊 > 正文

《和平与发展》2016年第5期内容提要

2016-10-31

东盟国家及组织对南海仲裁案的反应及政策走向

(全文.pdf)

[内容提要]南海仲裁案结果宣布后,引起有关各方的强烈反响。东盟各国作为南海周边国家和南海问题的最主要攸关方,对此的反应尤其值得注意。由于东盟各成员国的利益和立场不同,它们所做出的反应存在很大差异。东盟组织由于采取的是“协商一致”的决策原则,在达成共同立场方面有较大困难,表现在包括仲裁案在内的南海问题上就是,搁置或遮盖内部分歧,就能够达成一致的地方形成共同立场。东盟方面对待仲裁结果的政策走向既有对中国比较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一些消极负面的影响。对此,我们必须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东盟国家  东盟组织  南海仲裁案  反应及政策走向

[作者简介] 杨光海,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美国升级南海对华竞争及其未来政策走向

[内容提要]自2014年上半年以来,美国针对南海争端及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行动,从以往的幕后怂恿转向前台站队,借助外交、军事、法律和舆论等手段不断对华施压,对华竞争态势持续升级,南海问题成为可能引爆中美关系的显著脆弱点。不过,南海仲裁结果出笼以后,南海问题可能迎来一个相对平静的间歇期,为各方进行战略反思和再评估提供了一个有利时机。

[关键词]美国  南海政策  对华竞争  中美关系

[作者简介]刘飞涛,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2010年以来美国南海政策转向的特点、原因及趋势

[内容提要]自2010年以来,美国南海政策进行了较大调整,由之前的中立转向积极介入,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外交与军事行动。美国的南海政策转向既是为了配合其“亚太再平衡”战略,也是为了维护其在南海的经济和战略利益,同时也有围堵中国的意图。当前,美国的南海政策明显具有利益导向性、针对中国性和相互矛盾性的特点。在奥巴马总统任内,美国积极介入南海争端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未来美国介入南海争端的程度则受南海局势、美国政权更迭、东盟国家的反应以及中国在南海维权的力度和决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美国;南海政策;表现;特点

[作者简介]庞卫东,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郑州大学分中心副教授、美国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美中中心访问学者。

 

日本第24届参议院选举与修宪势力的扩张

[内容摘要]在2016年7月10日,在日本第24届参议院选举中,修宪势力占据了发起修宪动议所需的三分之二以上议席,小党则处于更加严峻的发展境地。如何评价“安倍经济学”是本届参议院选举的最大争论点,执政党势力在选举竞争中特意回避了修宪问题。受本届参议院选举结果的影响,安倍内阁将在密切关注日本国内修宪政治生态变化的基础上,采取“柔性”的政治运营手法来推进修宪路线。

[关键词] 日本修宪    参议院选举    安倍内阁

[作者简介]徐万胜,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21世纪初印度周边外交刍议

[内容提要]进入21世纪以来,周边外交成为印度外交战略的一大亮点。从瓦杰帕伊、辛格到莫迪几任总理,印度政府对周边地区投入了大量的外交资源,提出了“小周边”和“大周边”的概念,制订了具体的外交策略,以拓展本国在周边地区的战略利益和影响力,由此昭示印度成为世界大国的决心和信心。本文主要探讨印度对周边地区认知的逻辑演绎、印度周边外交的思想根源和基本策略等内容,以形成对印度周边外交的初步认知。

[关键词] 印度  “小周边”  “大周边”  周边外交  外交策略

[作者简介] 师学伟,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缅北民族冲突及其难民问题

           ——从中国边疆治理的视角考察        

[内容提要]缅甸北部的民族冲突及其造成的难民问题,深刻地影响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稳定和发展,使中国边疆治理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因此,从中国边疆治理的视角来探讨缅北民族冲突的频发原因、其对中国边疆的多维影响,以及中国应对缅北民族冲突的路径选择,把边疆治理与外交实践相结合,不仅有利于中国的边疆治理,也有利于中国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中缅关系。

[关键词]缅北民族冲突  缅甸难民  中国边疆治理

[作者简介] 钟贵峰,赣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讲师、博士。

 

中国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新趋势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要求相关研究与之相适应;同时国际社会也希望听到中国的声音,因此中国有责任在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中提出自己的理念与构想。中国不仅掌握了西方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并对其运用、实践乃至拓展,且尝试以新的视角与思维方式,结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及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实践经验,在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研究的中国化、范式与路径,核心概念的创造、创新及理论性突破与拓展等层面,不断发出学术探索的声音,并在基础理论、现实应用及对策研究等取得了可观的学术成绩。

[关键词]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政治理论  范式  创新  拓展

[作者简介]吕耀东,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谢若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马甸冠城园冠海大厦9层-10层 邮政编码:100088 传真:82007131 总机:82005566

办 公 室:82002138 总机转8008 人 事 部:82005669 总机转8002 美 大 部:82003022 总机转8030

亚 洲 部:82002380 总机转8021 欧 洲 部:82003512 总机转8039 第二亚洲部:82005953 总机转8038

理事工作部:82002375 总机转8023 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 82002580 总机转8060

《和平与发展》编辑部:82005566 总机转8066 网址:http://www.caifc.org.cn 电子邮箱:caifc@caifc.org.cn

备案/许可证号:京ICP备05038878号-1